开国中将中的一些重要干部,在新中国的建设历程中得到了极大的重用。这些干部不仅早早被任命为大军区的主要领导,甚至也身兼省委的主要职务。例如,冼恒汉将军便是这样的杰出代表。
提到冼恒汉,许多人可能对他并不十分熟悉。他是在红七军百色起义中投身革命事业的,期间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始终在贺老总和彭老总的指挥下工作,担任了多年的政工干部。他的奉献与努力为后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新中国成立之后,冼恒汉被调任担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的副主任和主任;随着军区的调整,成立兰州军区后,他继续担任兰州军区的政委,这一干便是整整22年。像他这样在同一地区担任大军区正职超过二十年的领导者,非常少见。
展开剩余65%不仅如此,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他还被兼任为甘肃省委的第一书记。当时,他曾提出其他人选,但周总理明确表示,所在省的大军区需要有一位同志担任领导。冼恒汉曾推荐胡继宗担任这个职位,认为在当时的情形下,胡继宗是最为合适的人选。
胡继宗在抗战爆发后参与了革命工作,长期以来在地方政府中服务,担任过县武装部部长、县委书记、地委组织部部长以及地委书记等职务。1949年,他随军南下至湖南,担任地委副书记和书记。1954年,他又调任湖南省委秘书长、省委副书记。到了1960年,他出任省委书记处书记,在湖南工作了14年之久,地方工作经验非常丰富。1963年,胡继宗调至甘肃省任职,副职为省委副书记兼副省长,并随即接替出任代理第一书记。
按理说,根据他的地方工作经验,胡继宗接替第一书记的确是最佳人选,但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,大军区所在地的政委通常会兼任第一书记。举例来说,北京军区的第一政委李雪峰曾担任北京市第一书记;武汉军区第一政委王任重担任湖北省第一书记;新疆军区的第一政委王恩茂则是在自治区担任第一书记。正如周总理所言:大军区所在省,必须有一位同志来挂帅。
此后,有些将领在军队和地方的工作职务上都有所兼任,最多曾兼任四个职位,形成了大军区第一政委与党委第一书记、省委第一书记、以及省革委会主任等多个职务的组合,被称为“四个第一”。
随着工作的深入,冼恒汉在处理军区事务的同时,更多的精力却投放到了地方治理上。他生于广西,自革命之初便随红军主力抵达了陕北,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年里,他几乎没有离开过西北。抗战时期,他与贺老总一起在晋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;解放战争时期,他伴随彭老总在大西北与胡宗南、青马等敌对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在甘肃省长期任职。
如果不是在1977年因某些事件而被免去职务,或许冼恒汉在西北的任职年限会更久。在他参与的那些大运动中,虽然涉及的细节不宜多谈,但不可否认的是,在西北工作了四十多年,他的贡献与辛劳是有目共睹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